时间:2025-10-12点击:22次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第202卷论文目录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August 2025,Volume 202
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vol/202/suppl/C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毒理学系 李莲 编译
研究论文
1. 法匹拉韦(T-705)在大鼠中诱发肝肾毒性的实验评估
概述:使用不同剂量的法匹拉韦染毒大鼠,发现其可诱发肝肾组织的多种病理损伤,并引起炎症因子水平异常,提示使用中或需联合肝肾保护剂。
2. 聚苯乙烯微纳塑料长期低剂量暴露对人源iPSC心肌细胞的毒性影响
概述:人源iPSC心肌细胞长期低剂量暴露于聚苯乙烯微纳塑料(MNPs)后,发现MNPs可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细胞活性下降和心肌功能损伤,提示其潜在心脏毒性。
3. TiO2P25纳米颗粒可诱导SH-SY5Y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并上调谷胱甘肽
概述:将SH-SY5Y细胞暴露于TiO2P25后,发现其剂量与时间依赖性抑制线粒体呼吸并升高谷胱甘肽水平,提示其可致神经细胞毒性。
4. Mn2O3纳米颗粒诱导肉鸡肝损伤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衡的潜在关联
概述:Mn2O3纳米颗粒可致肉鸡肝损伤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并引起肠屏障破坏和菌群失衡,提示其经肠-肝轴介导的潜在毒性机制。
5. 具有多靶点抗癌潜力的聚合物苯并咪唑-姜黄素纳米复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生物分布和口服毒性研究
概述:聚乙二醇化β-环糊精-姜黄素功能化苯并咪唑纳米复合物 (BMPE-Cur) 在小鼠中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相容性,且能加速药物吸收并延长滞留时间,具有潜在临床转化价值。
6. 芒果苷对健康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Th1/Th2平衡的影响评估
概述:将淋巴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芒果苷和地塞米松中发现,芒果苷能降低细胞增殖、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并调节Th1/Th2平衡,表现出更优的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活性。
7. 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前列腺素E2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减轻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诱导的肝毒性
概述: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通过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巨噬细胞M2极化,导致肝脏脂质紊乱。提高前列腺素E2水平可促进M2极化,减轻DEHP诱导的肝毒性。
8.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通过干扰肠内分泌细胞分化扰乱葡萄糖稳态
概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 NPs)损害肠内分泌细胞分化,降低肠道激素(GLP-1, PYY, CCK)水平,导致血糖升高和葡萄糖耐量受损。研究强调需优化TiO2 NPs粒径以确保食品安全。
9. FK506结合蛋白51在体外保护椭圆囊毛细胞免受庆大霉素诱导的毒性: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
概述:FKBP51缺失导致小鼠椭圆囊毛细胞 (HCs)损伤加重,而N-乙酰-L-半胱氨酸 (NAC) 可部分缓解。机制研究表明,FKBP51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保护HCs免受庆大霉素毒性。
10. 膳食致癌物的致突变性、毒作用模式及剂量反应分析的鉴定
概述:Bates等人开发的癌症风险评估框架通过评估基因突变、作用模式和剂量反应,更细致地评估膳食致癌物。研究发现黄曲霉毒素B1通过突变致癌,适合线性外推;丙烯酰胺和β-月桂烯则存在剂量阈值,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11. 伊朗波斯湾虎斑乌贼和杜氏乌贼中汞和硒浓度的评估:对人类健康和海鲜安全的影响
概述:伊朗波斯湾虎斑乌贼和杜氏乌贼肝胰腺中汞硒浓度高于肌肉。汞硒呈负相关。硒风险较低,但因汞含量高,食用这些头足类动物需谨慎。研究强调需持续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海鲜安全。
12. 大鼠孕期染料木素暴露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雄性子代的青春期发育起始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
概述:动物实验发现,孕期染料木素暴露可延迟雄性子代青春期发育,导致生殖激素水平紊乱及睾丸组织异常,其机制涉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失调。
13. 基于超快速液相色谱法检测苏铁种子及其蓝藻共生体中β-N-甲氨基-L-丙氨酸及其异构体的神经毒性风险评估
概述:本研究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法(UFLC)结合衍生化方法,成功检测并定量苏铁及其蓝藻共生体中的β-N-甲氨基-L-丙氨酸(BMAA)及异构体,验证其在神经毒素分析中的高效性与可靠性。
14. 三种烟熏香料初级产品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概述:通过毒理学实验与暴露评估,研究证实三种烟熏香料产品在预期使用条件下具有较高安全裕度,支持其作为食品烟熏替代品的持续使用。
15. 六价铬通过依赖p53蛋白水平的HIF-1α/MCT1通路诱导乳酸利用
概述:Cr (VI)通过调控p53水平影响HIF-1α/MCT1通路,促进乳酸利用与细胞生长,提示其在肿瘤发生中的潜在作用与靶向价值。
16. 丙烯酰胺生物标志物与女性生殖寿命的关联:一项美国女性的横断面研究
概述:基于横断面数据发现,美国女性体内较高水平的丙烯酰胺血红蛋白加合物(HbAA)与环氧丙酰胺加合物(HbGA)与生殖寿命缩短显著相关,提示其潜在健康风险。
17. 非营养性甜味剂对豚鼠甜味受体及生殖激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概述:非营养性甜味剂摄入可干扰豚鼠HPO轴的内分泌调控,表现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卵泡激素水平降低、促黄体生成素(LH)含量升高、GnRHR表达受抑及LHR表达增强,提示其潜在生殖风险。
18. MEHP通过脂质代谢通路损害男性生殖功能:来自人类未成熟睾丸体外培养的证据
概述:本研究基于人类未成熟睾丸体外模型,发现MEHP通过损伤脂质代谢通路,降低睾酮分泌并干扰细胞功能,从而导致生殖毒性。
19. 多壁碳纳米管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加重大鼠血象及肝肾损伤
概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吸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后可显著增强其毒性,通过诱导氧化损伤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及代谢蛋白异常表达,加重大鼠血象异常及肝肾损伤。
20. 基于电子鼻与人工智能鉴别奶粉中三聚氰胺掺假的新方法
概述:结合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电子鼻与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对奶粉中三聚氰胺掺假的快速、准确检测与分类。
21. SiO₂颗粒通过ROS/Keap1/Nrf2信号通路调控NLRP3诱导大鼠肺纤维化
概述:SiO₂颗粒通过ROS/Keap1/Nrf2信号通路激活NLRP3炎性小体,促进大鼠肺纤维化进程。
22. 非致敏性混合T细胞表位肽在预防Scy p 9过敏反应中的应用潜力
概述:基于小鼠实验与患者检测,非致敏性混合T细胞表位肽被证实具有非致敏性并能抑制Th2反应,有效预防Scy p 9过敏,为甲壳类水产品过敏防控提供新思路。
23. 基于神经递质预测8-羟基-2′-脱氧鸟苷和蛋白羰基水平的丙烯腈毒性检测及虾青素的保护作用
概述:大鼠实验与回归分析表明,神经递质联合LDH可有效预测生物大分子氧化损伤,且虾青素对丙烯腈毒性具有显著防护作用。
24. 基于网络毒理学与分子对接的增塑剂暴露对炎症性肠病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
概述:本研究揭示了增塑剂诱导炎症性肠病(IBD)的分子机制,凸显了网络毒理学在新兴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防控增塑剂相关炎症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25. 意大利市场薯片/脆片中丙烯酰胺含量测定及暴露风险评估
概述:测定意大利市场薯片/脆片中丙烯酰胺含量并开展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其存在潜在致癌风险而无明显神经毒性,这提示亟需进一步探索降低食品中丙烯酰胺水平的措施。
26. 茶氨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及相关短链脂肪酸修复肠屏障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概述:小鼠粪菌移植实验发现l-茶氨酸通过激活GPR43/PI3K/AKT信号通路,优化肠道菌群结构与提高短链脂肪酸水平,从而修复肠屏障并缓解溃疡性结肠炎(UC)。本研究为l-茶氨酸作为安全膳食补充剂在UC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27. 基于权重证据法评估黄连植物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对人体的遗传毒性风险
概述:多项体外试验证实黄连提取物中小檗碱具遗传毒性,但临床暴露水平远低于毒性阈值,整体证据不支持其存在实际风险。
28. 镉和铅通过氧化应激与生物体能量崩溃机制诱导卵巢间质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
概述:铅和镉通过氧化应激及能量紊乱损伤卵巢间质细胞线粒体功能,并干扰激素分泌,揭示其生殖毒性机制。
29. 基于生物信息学与反向网络药理学鉴定缓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肠损伤的潜在天然化合物
概述:经生物信息学与反向网络药理学筛选并在小鼠验证,槲皮素通过调控TNF/NF-κB通路与肠道菌群,缓解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诱导的肠道损伤并恢复功能。
30. 白血病抑制因子(MLIF)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DSS)小鼠模型中抑制炎症并维持肠道菌群稳态
概述:MLIF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与色氨酸代谢通路,改善肠屏障功能并恢复菌群稳态,从而缓解DSS诱导的结肠炎。
31. 拉斯维加斯市场婴儿配方奶粉的矿物质谱分析:标签与法规符合性、膳食参考摄入贡献及方法比较
概述:检测拉斯维加斯婴儿奶粉矿物质含量,发现多数符合标签与法规;除锌外摄入量均达推荐值,便携式X射线荧光(pXRF)能可靠测定铁和锌含量。
32. 脂肪酸氧化在亚硝胺联合暴露致NLRP3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
概述:亚硝胺通过AMPK/ACC/CPT1A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紊乱,从而诱导NLRP3炎性小体活化,揭示其致炎新机制。
33. 伊朗德黑兰交警毛发中有毒金属暴露因素调查
概述:本研究检测了德黑兰交警头皮毛发中的11种金属元素浓度,发现职业环境、个体防护及饮食习惯均影响重金属内暴露水平。
34. 环磷酰胺诱导肺毒性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炎症、凋亡与纤维化并伴Nrf2/HO-1通路受损:迷迭香酸的保护作用
概述:环磷酰胺诱导小鼠的肺损伤伴氧化应激、炎症与凋亡,迷迭香酸可通过恢复Nrf2/HO-1通路改善氧化还原失衡并发挥保护作用。
35. 聚苯乙烯珠摄入通过BMP信号通路促进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概述:聚苯乙烯微塑料可导致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并通过氧化应激激活BMP通路,促进内皮-间充质转化,揭示其心血管毒性机制。
36. 转录组学分析揭示苦马豆素诱导的毒性反应及芳烃受体通路的激活机制
概述:转录组分析发现苦马豆素激活AhR调控的外源物代谢通路,提示其毒性可通过该解毒途径缓解,并为疯草中毒干预提供思路。
37. 山奈酚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改善复发性流产结局并防止氧化应激损伤
概述:山奈酚通过抑制NF-κB通路缓解氧化应激与炎症,改善复发性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的妊娠结局,并显著影响滋养层细胞转录表达。
38. 农业与生活用水中食品相关杂环芳香胺的定量评估:选择性提取与致癌风险分析
概述:本研究构建了一种新颖的微型固相萃取(μSPE)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方法,检测水中杂环芳香胺,并定量评估其致癌风险。
39. 奶牛在负能量与正能量平衡阶段暴露于二恶英类与多氯联苯混合物对健康性状及芳烃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
概述:奶牛暴露于二恶英与多氯联苯在能量平衡周期中对T细胞功能与肝脏AHR信号通路产生轻度但持久影响。
40. 驱蚊剂在特应性皮炎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概述:通过靶点预测、通路分析与细胞实验发现,驱蚊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促进特应性皮炎的发生。
41. 小鼠银纳米颗粒经鼻暴露后脑内高蓄积与低清除率所致铁死亡效应及行为学
概述:小鼠经鼻暴露银纳米颗粒后,银在海马蓄积,引起学习记忆障碍和神经元损伤,并通过铁死亡途径介导持续性神经毒性。
42. 芍药苷通过抑制HMGB1/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缓解顺铂诱导的耳毒性
概述:芍药苷通过下调HMGB1并激活NRF2/SLC7A11/GPX4通路,抑制铁死亡,从而缓解顺铂诱导的耳蜗损伤与听力下降。
43. 利用体外检测数据辅助类比法预测农药所致大鼠细胞毒性相关非遗传毒性肿瘤的潜在致癌性
概述:通过分子描述符与体外细胞毒性数据联合建立类比法,可有效提升农药致大鼠细胞毒性相关肿瘤的预测准确性。
毒理学研究中的生物分析化学方法
44. 活性成分的潜在天然资源挖掘:部分洋甘菊属植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
概述:多种洋甘菊属植物提取物富含活性成分,具抗氧化、抗胆碱酯酶和抗炎活性,分子验证显示其具有多靶点药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