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2025(第八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成都顺利召开

时间:2025-07-16点击:74次


七月成都,惠风和畅,群贤毕至。2025年7月2–5日,2025(第八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圆满举行。会议由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毒理学会化妆品安全与科学监管专业委员会共同携手主办。

现代生命科学深度融合多学科领域,为毒理学带来全新技术与理论框架,也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动物实验为主的传统毒性测试的局限—耗时长、成本高、3R原则压力及物种外推不确定性。在此推动下,转化毒理学应运而生,搭建起“基础研究—应用转化”桥梁,推动毒性测试向高效、精准、符合伦理的替代方法转型。这种跨学科赋能与转化逻辑的双重驱动,催生了毒理学新途径方法(NAMs)的蓬勃发展,使其在药品、食品、化妆品及化学品等领域的毒性测试与风险评估中作用愈发关键。尤其是2025年4月10日,美国FDA宣布将在单克隆抗体类药物领域逐步淘汰动物试验,这项决定紧随2022年美国《FDA现代化法案2.0》,标志着NAMs正式进入药品安全评价的法规监管决策实施阶段,是国际药物安全评价领域的重大变革。本次研讨会紧扣国际前沿,坚持“高质量、高水平”的办会宗旨,吸引了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及青年学子等65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化妆品安全与科学监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彭双清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孙鑫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主席彭双清研究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曹佳教授、中国毒理学会秘书长胡向军研究员,以及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正赤教授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们向与会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欢迎,并对会议的胜利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会议以NAMs及其应用为主题,组织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特邀主旨报告、专题分会场报告、继续教育培训、壁报展示以及优秀论文报告评选等。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德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国际代表,以及国内科研院校、政府监管机构和产业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洞见。会议共设置了8个前沿热点专题会场,99场精彩纷呈的大会及专题报告,展示了63份学术壁报,会议论文集收录了260余篇论文摘要。这些成果为与会者快速了解领域动态与趋势提供了宝贵窗口,呈现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学术盛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的碰撞与融合,给所有参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会报告现场


 

 大会主席彭双清研究员致辞并作

大会报告“迎接药物安全评价范式变革:机遇与挑战”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曹佳教授致辞

 

 

中国毒理学会秘书长胡向军研究员致辞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正赤教授致辞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孙鑫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

 

    会议共邀请10位国内外资深专家做大会特邀主旨报告,对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春英,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司原司长、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研制监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金菊,美迪西首席科学家彭双清研究员、欧莱雅首席专家Gladys Ouedraogo博士,联合利华Paul Carmichael博士,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Glenn Lurman博士,美国罗格斯大学肖硕副教授、西指生物Christian Pellevoisin博士、荷兰瓦赫宁根大学Annelies Noorlander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大会报告。这些报告围绕NAMs和下一代风险评估策略(NGRA)等国际毒理学发展前沿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作报告“新途径方法(NAMs)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春英作报告“基于纳米-生物界面作用机制的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策略”

 

 

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药品研制监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金菊作报告“监管科学在化妆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欧莱雅首席专家Gladys Ouedraogo博士作报告“基于新途径方法(NAMs)的交叉参照的国际研究进展”

 

 

联合利华Paul Carmichael博士作报告“新途径方法(NAMs)及下一代风险评估(NGRA)的十年进展”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Glenn Lurman博士作报告“欧盟农药审批与产品授权流程中的新途径方法(NAMs)”

 

美国罗格斯大学肖硕博士作报告“女性生殖系统芯片对女性生殖健康的促进作用”

 

 

西指生物Christian Pellevoisin博士作报告“改变监管毒理学的30年:人体3D器官型的技术革命与未来挑战”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Annelies Noorlander博士作报告“使用PBK模型支持饲料和食品相关危害和风险评估:两项案例研究”

 

为响应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紧密追踪国际毒性测试技术发展与法规监管的最新动态,本次会议针对NAMs的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精心设置了八个专题分会场,由国内著名专家担任专题会场主席,这些专题内容涉及有害结局路径(AOP)与化学品风险评估、化妆品评估的下一代风险评估策略(NGRA)、食品安全评估的整合测试策略(IATA)、药物评价对新途径方法(NAMs)的需求、基于自由基与氧化应激的转化毒理学机制、毒性通路扰动与转化毒理学机制、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的开发应用、计算模拟与人工智能。89位中青年专家在各专题分会场带来了内容翔实、见解深刻的学术报告。特邀英国专家Carl Westmoreland博士和美国专家Jay Ingram博士分别就“实施非动物方法评估化学品的人体安全性的国际进展”以及“无动物安全评估:下一代风险评估(NGRA)和实践中非动物评估的框架”的主题在化学品风险评估专场与国内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地交流。来自日本的Atsushi Miyashita博士和来自印度的S. Raisuddin博士在药物安全评价专场分享了他们在用于药物发现的新型模式生物及眼毒性评估替代方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各分会场主题鲜明,研究深入细致,高度聚焦于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的核心议题,还紧密贴合前沿发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创新毒性测试方法、加强药品、食品、化妆品、化学品等的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支持。

会议同期举办了“证据权重法(WoE)-豁免动物毒性试验的替代工具及行业实践”继续教育培训课程。WoE是当前国际以及我国健康产品毒理学安全评估中广泛应用的重要非动物测试评估方法,也是毒理学资料申报时豁免动物毒性试验的科学依据,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均已发布相关指导原则。课程吸引了逾200名专业人士参与,与会代表反馈课程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实际工作和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应用价值。会议期间5个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了专委会会议,商讨专委会发展方向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大会闭幕式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李国君主持,空军军医大学教授张晓迪进行大会总结。会议期间,中国毒理学会为表彰联合利华李津博士和美国Emory大学张强博士多年来在推动中国毒性测试替代方法的发展及与国际学术交流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为两位专家授予“替代法国际大使”荣誉称号。本次学术研讨会得到欧莱雅(中国)、联合利华(中国)、上海西指生物、上海美迪西、先正达(中国)、北京慧荣和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与赞助,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

 

 

继续教育培训班报告专家

 

“替代法国际大使”荣誉授牌

 

 

壁报展示交流

 

学术委员会主席李国君研究员主持大会闭幕式

 

颁发会务志愿者证书

 

为期三天的“2025(第八届)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聚焦毒性测试替代方法与转化毒理学国内外最新发展,呈现了一场启迪思维、指引方向的学术盛宴,为毒理学科技工作者、政府管理者及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搭建了优质高效的交流平台,为我国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高效专业的会议组织保障了活动顺利进行,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可与高度好评。这场盛会不仅是学术观点的交流,更是东西方毒理学界携手应对全球安全挑战的生动实践。未来五个专业委员会将以会议之学术共识为基石,继续共同推动非动物测试与下一代风险评估的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的蓬勃发展。

 

中国毒理学会毒理学替代法与转化毒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毒理学会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毒理学会化妆品安全与科学监管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活性氧生物学效应专业委员会



上一篇:

下一篇: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检验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福州成功召开

相关内容